膽道閉鎖患兒的術前術后護理及日常管理
膽道閉鎖(BA)是一種新生兒時期的嚴重肝膽疾病,及時的手術治療和科學的護理對患兒的預后至關重要。以下內容詳細介紹了膽道閉鎖患兒在術前、術后及日常生活中的護理要點。
1. 術前護理
1.1 腸道準備
術前腸道準備是減少術后膽管炎發生的重要環節。具體措施包括:
- 術前1天進行1-2次腸道清潔,采用生理鹽水低壓回流洗腸,避免使用肥皂水以防增加肝臟負擔。
- 洗腸液體總量為80-120ml/kg,操作時注意患兒保暖,避免受涼引發呼吸道感染。
- 通過機械性沖洗減少腸道微生物數量,從而降低術后感染風險。
2. 術后護理
2.1 切口護理
由于膽道閉鎖患兒術前多存在肝功能不全、肝硬化及腹水,術后切口愈合能力較差,護理重點包括:
- 及時更換敷料,保持切口干燥,預防感染和裂開。
- 注意觀察切口是否有腹水外滲,及時采取措施。
2.2 病情觀察
術后需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 監測體溫、脈搏、呼吸及精神狀況。
- 觀察黃疸變化:術后若肝內膽管開放,膽汁進入腸道,患兒黃疸會逐漸減輕,表現為皮膚和尿液顏色變淺,大便由陶土色變為綠色或黃色。
- 關注腹脹情況:嚴重腹脹可能提示肝功能不全加重,需與術后腸梗阻進行鑒別。
2.3 基礎護理
術后基礎護理對患兒恢復至關重要,具體措施包括:
- 保持口腔清潔:喂奶后用溫開水清潔口腔,有鵝口瘡者可用生理鹽水清潔。
- 皮膚護理:用溫水清潔皮膚,避免使用肥皂類產品以保護皮膚屏障。
3. 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3.1 膽管炎
膽管炎是Kasai手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其發生率高達80%,嚴重影響預后。主要表現包括:
- 不明原因的煩躁、哭鬧、疲乏。
- 腹脹、黃疸加深,膽汁排出減少或停止。
- 重癥病例可能伴隨寒戰、發熱,血清膽紅素和白細胞顯著升高。
護理措施包括聯合使用二聯以上抗生素、激素治療以減輕炎癥反應,同時嚴格限制探視人員,避免交叉感染。喂奶后豎抱患兒30分鐘以上以減少食物反流。
3.2 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是由于患兒抵抗力下降及長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引起的感染,表現為:
- 皮膚或會陰部念珠菌感染。
- 鵝口瘡。
- 真菌性膽管炎等深部感染。
4. 手術時機與預后
手術年齡是決定膽道閉鎖患兒預后的關鍵因素。一般認為生后60天內接受手術效果較好。若發現患兒皮膚、鞏膜黃疸,大便發白,小便深黃,且長期使用利膽藥物無效,應及時就診于小兒專科醫院,必要時通過腹腔鏡膽道造影明確診斷。
對于3個月以上的患兒,是否手術仍有爭議。但研究表明,年齡較大但肝臟狀況良好的患兒,Kasai術后仍可能有較好的預后。家長需充分了解手術的風險和可能的預后情況。
結論
膽道閉鎖的早期診斷和科學護理是提高患兒生存質量的關鍵,家長應密切關注癥狀變化并及時就醫。
參考來源
- 中國知網:《膽道閉鎖患兒的護理研究》
- 丁香園醫學網:《膽道閉鎖的診斷與治療》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