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晚期羊水過少的原因、影響及應對措施
什么是羊水過少?
羊水過少是指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300毫升的情況。這種情況下,羊水通常呈現粘稠、混濁、暗綠色的狀態。妊娠早期或中期出現羊水過少的情況,往往會導致流產。
傳統觀點認為,羊水過少的發生率約為0.1%。但隨著B型超聲技術的廣泛應用,近年來羊水過少的檢出率已上升至4%~5%,顯示其發生率有所增加。
羊水生成與吸收的動態平衡
羊水的量和成分在妊娠期間并非固定不變,而是處于生成和吸收的動態平衡中。當羊水生成減少或吸收增加,導致生成量小于吸收量時,就會出現羊水過少。
羊水的生成和吸收主要依賴以下因素:
- 胎尿:羊水生成的主要來源。
- 胎兒吞咽:羊水吸收的主要途徑。
- 胎兒呼吸運動:對羊水生成和吸收可能具有雙重作用。
- 胎兒皮膚和胎膜:包括羊膜和絨毛膜,也參與羊水的動態調節。
羊水過少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
對胎兒的影響
- 妊娠早期出現羊水過少時,胎膜可能與胎兒粘連,導致嚴重的胎兒畸形。
- 妊娠中晚期的羊水過少會使羊水的緩沖作用消失,子宮壓力直接作用于胎兒,可能引發斜頸、曲背、巨頜、手足畸形等問題。此外,胎兒胸壁受壓可能影響肺部膨脹,導致肺發育不全,出生后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風險顯著增加。
- 分娩期羊水過少可能導致宮縮時胎兒臍帶受壓,進而引發胎兒宮內窘迫或新生兒窒息。如果羊水混濁,還可能導致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或呼吸道阻塞,增加新生兒死亡率。
對孕婦的影響
- 孕晚期羊水過少可能與孕婦血容量低、使用吲哚美辛保胎藥物或卡托普利(開搏通)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因素有關。
- 分娩過程中,羊水過少可能導致不協調宮縮、子宮頸擴張緩慢、臍帶受壓和胎兒窘迫等問題,增加剖宮產的概率。
應對羊水過少的建議
孕婦應密切關注自身情況,如發現腹部增長不明顯或胎動異常,應及時到醫院檢查,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必要的治療。通過早期干預,可有效降低羊水過少對母嬰的風險。
結論
羊水過少是一種需要高度關注的妊娠并發癥,及時發現和治療可有效降低對孕婦和胎兒的危害。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