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頭:藥食兩用的草藥
馬蘭頭(學名:Kalimeris indica)是一種藥食兩用的草藥,廣泛分布于中國各地,常見于山坡、田邊及路旁。其生命力頑強,春季雨后生長旺盛,成為人們餐桌和藥方中的常客。
植物特性與分類
馬蘭頭屬于菊科植物,具有兩種主要品種:
- 紅色根莖馬蘭頭:顏色偏深綠色,多為野生,通常通過手工采摘。
- 白色根莖馬蘭頭:顏色較淡綠,多為人工大棚種植。
藥用價值
中醫認為馬蘭頭性味辛涼、微寒,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解毒:適用于咽喉腫痛、癰癤疔毒等癥。
- 涼血止血:可用于治療吐血、衄血、齒衄及皮下出血性紫斑病。
- 利濕消腫:對黃疸、水腫、痢疾、淋濁等癥狀有一定療效。
常見使用方法
- 內服:將鮮紅梗馬蘭頭根或全草洗凈搗爛,絞汁后用溫水沖服,或煮成藥汁飲用。
- 搭配青殼鴨蛋:與青殼鴨蛋同煮,煮熟后碎殼再煮至鴨蛋變色,吃蛋喝湯。
- 外用:針對乳腺炎、癰癤、跌打腫痛等癥,將鮮馬蘭頭加少量食鹽搗爛,用米醋拌勻后涂敷患處。
采收與保存
馬蘭頭的采收季節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采收后需洗凈,可鮮用或曬干保存以備藥用。
注意事項
雖然馬蘭頭藥用價值顯著,但其性味微寒,不適合脾胃虛寒者長期大量食用。在使用前建議咨詢專業中醫師。
總結
馬蘭頭作為一種常見的藥食兩用草藥,兼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和利濕消腫等多種功效,是中醫藥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參考來源:NCBI(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