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家庭中,小藥箱已成為常備物品,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然而,醫生提醒家長們,許多人在兒童用藥方面存在誤區,這可能導致病情加重或延誤治療。為了幫助家長正確用藥,以下總結了兒童用藥的6大常見誤區及相關建議。
一些家長為了預防疾病,習慣性地給孩子服用藥物,尤其是廣告宣傳中所謂“提高免疫力”的藥品。然而,目前市場上并沒有確切有效的藥物能夠真正提高免疫力。盲目用藥可能對兒童的免疫系統造成負面影響。特別是兩歲以內的孩子,每次生病實際上是免疫系統發展的一個過程。
抗生素的濫用是兒童用藥中的一個重大問題。過早或過量使用抗生素,不僅可能導致病菌耐藥性,還會對嬰幼兒的肝腎功能及其他器官造成損害。抗生素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切勿自行決定。
許多家長在孩子發燒時,習慣性地給孩子服用退燒藥。然而,發燒本身是身體對抗感染的一種保護機制。當體溫不超過38.5℃(肛門測量),通常無需使用退燒藥。適當的體溫升高有助于殺菌,家長應根據醫生建議合理處理。
寶寶腹瀉時,家長常急于求成,隨意給孩子服用止瀉藥。然而,兒童腹瀉的治療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例如脫水程度、電解質紊亂等。特別是秋季腹瀉較為常見,家長應帶孩子到醫院確診,明確腹瀉類型后再進行針對性治療。
兒童和成人的身體機能和耐藥性存在顯著差異。雖然一些家長會將成人藥物減半后給孩子服用,但這種做法并不安全。兒童用藥應選擇專為兒童設計的藥物,并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使用。
藥物的劑型和劑量是經過嚴格設計的,隨意改變可能影響藥效。例如,將成人膠囊的內容物倒出喂給兒童,或將針劑改為口服液,都會破壞藥物的原有劑型,降低療效,甚至對孩子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兒童用藥需要科學、謹慎,家長應避免上述誤區,確保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