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甲亢:癥狀、影響及治療指南
背景信息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主要由于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引起。妊娠期甲亢多為Graves病,其特征包括彌漫性甲狀腺腫和突眼,主要由自身免疫和精神刺激引發。
妊娠合并甲亢不僅對母體健康構成威脅,還可能對胎兒的生長發育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需要特別重視。
甲亢對妊娠的影響
- 母體:甲狀腺危象的發生率較高,死亡率可達25%。妊娠期甲亢還會加重心臟負擔,可能導致心臟病變。
- 胎兒:甲亢孕婦代謝亢進,可能無法為胎兒提供足夠的營養,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增加流產率、早產率和圍生兒死亡率。
- 新生兒:可能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腫或甲亢等問題。
妊娠合并甲亢的治療方法
1. 孕前治療
如果在孕前確診為甲亢,應先進行治療并確保病情穩定1~3年后再計劃懷孕。因為抗甲狀腺藥物可能通過胎盤影響胎兒甲狀腺功能,病情較輕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不使用抗甲狀腺藥物。
2. 妊娠期治療
- 輕度甲亢:一般無需特殊治療,妊娠期可耐受。
- 中重度甲亢: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甲狀腺藥物,避免藥物過量導致胎兒甲狀腺功能低下。
- 手術治療:僅在病情嚴重且藥物治療無效時考慮甲狀腺部分切除手術,建議在妊娠中期進行。
3. 產后治療
產后應根據病情加大抗甲狀腺藥物劑量,同時結合病情嚴重程度和藥物劑量決定是否哺乳。
預防措施
- 營養補充:注意補充營養,早期補鈣,采用低鹽飲食,并結合營養指導。
- 心理調適:避免精神刺激,保持情緒穩定。
- 疾病預防:避免感染,定期產檢,預產期前入院做好準備。
- 孕前計劃:有懷孕計劃的女性應先咨詢醫生,確保病情控制良好后再懷孕。
注意事項
對于甲亢孕婦分娩的新生兒,應注意檢查是否存在甲狀腺功能異常,并及時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測。
結論
妊娠合并甲亢是一種需要高度關注的疾病,科學的治療和預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母嬰風險,確保妊娠安全。
參考文獻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