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痢疾:癥狀、原因及應對措施
痢疾是一種在兒童中較為常見的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其發作時會導致兒童身體不適,精神萎靡,甚至煩躁不安。了解小兒痢疾的癥狀、原因及應對措施,對于家長及時發現病情并采取有效治療至關重要。
一、小兒痢疾的癥狀
小兒痢疾的癥狀因年齡和病情輕重而異,以下是常見表現:
- 嬰幼兒菌痢時,可能伴隨發熱,出現精神萎靡、嗜睡或煩躁不安,嚴重時甚至可能驚厥。
- 排便前常因腹痛而哭鬧不安,排便時用力或面部脹紅,提示存在里急后重的癥狀。
- 大便性狀異常,可能為水樣便、黏液便或帶血便,伴隨排便次數增多但量減少。
- 反復發病的患兒可能出現脫肛現象。
二、小兒痢疾的原因
近年來,小兒痢疾的發病特點有所變化,主要原因包括:
- 發病年齡趨于低齡化:嬰幼兒飲食日益多樣化,輔食添加過早或種類過多(如西瓜水、蘋果泥、魚蝦等),容易因食品保存不當或喂養過程中的污染而感染病菌。
- 發病季節不再局限于夏秋:由于食品供應的全年化,冬季也可能因食用水果或海鮮而感染菌痢。
- 癥狀不典型:尤其是低齡兒童,初期癥狀與普通腹瀉相似,可能漏診或誤診。建議家長在就診前留取大便樣本,2小時內送檢。
- 易發展為慢性菌?。?/span>病程超過兩個月即為慢性菌痢,長期腹瀉會導致營養吸收障礙,影響兒童生長發育。
- 易出現嚴重并發癥:如水、電解質紊亂和中毒癥狀,可能引發高熱、驚厥、神志障礙,甚至危及生命。
- 治療依從性差:兒童服藥困難,常因害怕靜脈輸液而拒絕治療,或因療程不足導致病情反復。
三、小兒痢疾的應對措施
一旦確診小兒痢疾,應采取以下措施進行治療和護理:
- 將患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
- 保持病室空氣流通,及時清洗和晾曬患兒衣物。
- 讓患兒臥床休息,按醫囑堅持用藥,切勿擅自停藥,以免病情復發或轉為慢性。
- 高熱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燒藥,體溫超過39.5℃時應采取物理降溫措施。
- 鼓勵患兒多喝水,建議飲用糖鹽水,并食用易消化的食物。
-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若出現精神萎靡、面色蒼白、四肢冰涼等情況,可能提示中毒性菌痢,應立即就醫。
四、預防小兒痢疾的建議
為了預防小兒痢疾,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
- 合理添加輔食,注意食品衛生,避免過早或過多引入高風險食物。
- 培養兒童良好的衛生習慣,如飯前便后洗手。
- 確保飲用水和食物的安全,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
-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及時發現和處理消化道問題。
結論:小兒痢疾雖然常見,但其危害不可忽視。家長應提高警惕,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兒童健康成長。
參考資料: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